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指甲脫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指甲脫落
指甲脫落,中醫稱之為「爪甲脫落」,為臨床罕見之病症,主要表現為指甲自行脫落,且無明顯疼痛或瘙癢感。此症多與腎經虧虛、氣血失調相關,而外感寒濕或房勞過度亦可能誘發。
中醫病因病機
- 腎虛火衰:中醫認為「腎主骨生髓,其華在髮,爪為筋之餘」,指甲的生長與腎氣盛衰密切相關。若腎陰不足或腎陽虛弱,則爪甲失於濡養,易致枯槁脫落。《石室秘錄》指出,此症多因「腎經火虛」,復加房勞後觸碰寒涼之水,寒氣內侵,損傷腎陽,導致爪甲失去溫煦而脫落。
- 肝血不足:肝藏血,主筋,其華在爪。若肝血虧虛,無法滋養爪甲,則指甲質地脆弱,甚則脫落。臨床常見伴有面色蒼白、頭暈目眩等血虛徵象。
- 氣滯血瘀:氣血運行不暢,脈絡瘀阻,致使爪甲局部失養,亦可能引發此症。
中醫辨證論治
-
腎虛火衰型
- 主證:指甲脫落,無痛癢,伴有腰膝酸軟、畏寒肢冷、夜尿頻多等腎陽虛症狀。
- 治法:溫補腎陽,滋陰填精。
- 方藥:六味地黃丸加減,如《石室秘錄》所載,以六味湯(即六味地黃丸)為基礎,酌加柴胡疏肝解鬱、白芍養血柔肝、骨碎補補腎強骨,以助爪甲再生。
-
肝血虧虛型
- 主證:指甲枯薄易脫,伴頭暈目眩、面色無華、月經量少等。
- 治法:滋養肝血。
- 方藥:四物湯加味,可配伍何首烏、枸杞子等以增強養血益精之效。
-
氣滯血瘀型
- 主證:指甲脫落前或有瘀斑,伴有局部麻木刺痛。
- 治法:活血化瘀,通絡養甲。
- 方藥:桃紅四物湯加減,或配合丹參、雞血藤等活血通絡之品。
古籍記載與理論依據
《黃帝內經》言:「肝者,罷極之本,魂之居也,其華在爪。」強調爪甲健康與肝腎功能密切相關。《諸病源候論》亦提及爪甲病變多因「血氣不足,不能榮潤」所致。清代《石室秘錄》更明確記載腎虛挾寒為本病關鍵,並提出具體治則。
中醫外治法
除內服湯藥外,可輔以艾灸腎俞、肝俞等穴,以溫通經絡;或配合活血化瘀藥材外敷,促進局部氣血運行。
本病雖屬罕見,然透過中醫辨證論治,針對腎虛、血瘀等根本病因調理,可助爪甲復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