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指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指節
指節為人體重要解剖結構,見載於《靈樞·骨度》,泛指手指骨節相連之處,包括「指關節」(指骨與指骨之間)及「掌指關節」(指骨與掌骨相接處)。在中醫理論中,指節不僅為筋骨所構,更與經絡氣血運行密切相關,反映臟腑機能狀態。
經絡與指節的關係
手三陰經(手太陰肺經、手厥陰心包經、手少陰心經)與手三陽經(手陽明大腸經、手少陽三焦經、手太陽小腸經)皆循行於指節。例如:
- 大拇指:屬肺經,關聯呼吸系統。
- 食指:屬大腸經,與消化排泄功能相應。
- 中指:連心包經,反映氣血循環。
- 無名指:通三焦經,主司水液代謝。
- 小指:循心經與小腸經,影響心神及營養吸收。
筋骨與氣血涵義
中醫認為「肝主筋」「腎主骨」,指節活動及強健與肝腎精氣盛衰相關。若肝血不足或腎虛骨弱,可致指節屈伸不利、僵硬疼痛。《黃帝內經》提及「諸筋者,皆屬於節」,說明筋脈需濡養關節以維持靈活。此外,指節處皮薄肉少,易受外邪侵襲,風寒濕痹常從此始發,如「痹證」可見指節腫脹變形。
診斷學上的意義
- 形色觀察:指節紅腫多屬熱痹;蒼白冷痛多為寒凝;青紫隱現常因血瘀。
- 觸診:關節壓痛或結節,可辨經絡瘀阻,如痛風之「痰瘀阻絡」證。歷代醫家亦重視指節形態變化,如「杵狀指」或提示心肺氣虛。
治療與調護原則
針灸常取指節周邊穴位(如八邪、合谷)疏通經氣;推拿則透過揉按、拔伸緩解筋結。內服方藥依據證型選用活血化瘀(如桃紅四物湯)或祛風除濕(如獨活寄生湯)之劑。外治法如中藥燻洗,亦能直接作用於局部。
綜言之,指節於中醫視角下,兼具結構與功能連結之要,其狀態可為辨證論治之參照,亦為臨床調治之重點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