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指目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指目
指目為中醫脈學術語,特指以指尖隆起處按壓脈脊的一種切脈手法。此技法緣於指尖部位感覺神經分布密集,觸覺敏銳度極高,故當以常規切脈法難以明確判別脈象時,醫者遂改用指目之法,以獲取更為精細的脈診訊息。
《脈說》記載:「必以指端稜起如線者,名曰指目,以按脈之脊,不啻睛之視物……」此處將指目之觸覺比擬為眼睛視物,強調其辨察脈象的精微特性。在臨床運用上,指目常用於分辨脈象中的細微變化,如澀脈、弦脈或緊脈等需精確感知脈道形態及張力之脈象。
傳統脈診強調「三部九候」,而指目之操作尤重「舉、按、尋」三法中的「按」法。醫者以食、中、無名三指之指尖稜線部位輕觸患者寸口脈,透過調整指力深淺,可辨析脈象的浮沉、滑澀、長短等特性。此法對於脈象中「脊」的感觸尤為關鍵,蓋因脈脊的顯隱、剛柔直接反映氣血運行與臟腑功能的盛衰狀態。
在脈理層面,指目之運用與「胃、神、根」三大脈學要素密切相關。透過指目的細膩觸覺,醫者得以判斷脈之有無胃氣(從容和緩)、神氣(節律勻整)及根底(沉取有力)。此外,指目亦適用於特殊脈象如「動脈」的診察,此類脈象特徵為關部明顯搏動,需以指尖敏感處方能準確捕捉其動態變化。
歷代醫家對指目技法多有發揮,如李時珍《瀕湖脈學》雖未直言指目,然其脈象描述中「如按琴弦」「如循刀刃」等比喻,實則隱含對指尖觸覺的精微要求。後世脈學更將指目與「二十八脈」分類相結合,使之成為辨析相似脈象(如濡脈與弱脈、芤脈與革脈)的重要輔助手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