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指捻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指捻

指捻為針刺手法之一,屬捻法範疇,於《針灸大成》中被列為十二手法之一。其操作方式主要透過拇指與食指捏持針柄,進行左右旋轉的細微動作,以調控經氣之運行方向及刺激強度。

根據《針灸大成》所載:「凡下針之際,治上,大指向外捻;治下,大指向內捻。」意指治療上半身病症時,拇指應向外側(逆時針方向)捻轉針柄,促使經氣向上運行;而治療下半身病症時,則改以拇指向內側(順時針方向)捻轉,引導經氣下行。此法藉由不同方向的捻轉,調動氣血之升降,進而調整機體陰陽平衡。

在臨床應用上,指捻不僅影響針感的傳導方向,亦能調節刺激強弱。輕捻可緩和氣機,適用於虛證或體弱者;重捻則能加強疏通經絡之效,多用於實證或痺症。此外,捻轉的快慢與角度亦關乎療效,快速小角度捻轉多用以行氣活血,慢速大角度捻轉則偏重於調整深層經絡氣機。

指捻之法與提插、循按等手法常配合使用,以發揮協同效應。其理論基礎源自中醫經絡學說,認為人體氣血循經運行,透過捻轉針體可直接影響經氣流向,從而達到補虛瀉實、疏通經絡之目的。此手法至今仍廣泛運用於針灸臨床,為重要基礎技法之一。

參見:捻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