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指切押手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指切押手法
指切押手法,又稱爪切押手法,為中醫針刺手法中押手法的核心技術之一。此法以左手拇指指甲緊切按壓於穴位旁側,配合右手持針刺入,旨在輔助定位、固定經絡氣血運行,並減輕進針時的疼痛感。其名「指切」,源於拇指如刀切物般精準施壓於皮膚,確保針刺深淺與方向得宜。
操作要領
- 定位與按壓:左手拇指指甲垂直置於穴位旁約0.1寸處(約2毫米),稍加力度向下切按,使局部皮膚輕微凹陷,氣血暫聚於此。此舉能避開皮下血管,減少出血風險,同時擴張毛孔,利於毫針穿透。
- 持針配合:右手持短針(如0.5至1.5寸毫針),針尖緊貼拇指甲緣迅速刺入,利用押手形成的張力穩定針體,避免針身彎折。
- 氣血引導:傳統理論認為,指甲屬「肝之餘」,具疏泄之性,按壓時可調動肝經氣機,協助開闔腠理,使針刺更易得氣。
應用與理論依據
指切法多用於短針刺法,常見於頭面、四肢末端等皮薄肉少之處,如合谷、內關等穴。其作用除物理固定外,亦符合《黃帝內經》「按而引針」之說,強調押手對經氣調控的影響。
*《針灸大成》*提及:「爪而切之,下針之法」,說明此法能「分氣血、定穴道」,避免經絡偏移。現代中醫認為,指甲按壓的刺激可激活局部皮部,預先引發神經反射,降低針刺時的敏感度。
延伸脈絡
指切法與「循法」「彈法」等同屬古典針刺輔助手法,屬「手摸心會」的實踐範疇,需結合醫者指下觸覺敏銳度,方能精確控制針感傳導。其操作看似簡易,實則隱含「以手候氣」的中醫診療思維,為針灸調氣的重要環節之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