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指壓療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指壓療法

指壓療法,又稱「指針療法」,為中醫針灸學中的重要手法之一,屬非侵入性治療技術。其以手指代針,運用特定按壓技巧刺激經絡穴位,調和氣血,疏通經脈,以達治療疾病與養生保健之效。

理論基礎

中醫學認為,人體經絡系統為氣血運行之通道,穴位乃經氣聚注之所。指壓療法基於經絡學說,透過按壓穴位,激發經氣,調整陰陽平衡。其作用機理類似針灸,但更強調「以指代針」的靈活性,尤其適合畏針或不宜針刺者。

操作手法

指壓手法依力道與技巧分為多種:

  1. 點按法:以拇指或中指指腹垂直施力於穴位,力度由輕漸重,適用於特定穴位如「合谷」「足三里」。
  2. 揉按法:結合按壓與環形揉動,力道柔緩,常用於腹部或肌肉鬆弛,如「中脘穴」。
  3. 掐按法:以指甲掐按穴位,刺激較強,多用於急救,如「人中穴」。
  4. 推壓法:沿經絡走向推行,助氣血流通,如推「膀胱經」。

臨床應用

指壓療法廣泛應用於內科、傷科及婦科諸證:

  • 疼痛症:如頭痛、肩頸痠痛,可按壓「風池」「肩井」。
  • 消化失調:腹脹、便秘,可揉按「天樞」「內關」。
  • 氣滯血瘀:經絡不暢引發的痺證,以指壓疏通局部穴位。

與針灸之異同

指壓與針灸皆以經絡理論為本,然指壓無創傷之虞,操作更為簡便,惟其刺激強度與深度不及針刺,故重症或複雜病症仍需配合其他療法。

歷史源流

指壓療法自古有之,《黃帝內經》提及「按蹻」即包含指壓技術,後世醫家如明代《按摩經》進一步系統化手法,成為中醫外治重要一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