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指壓行氣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指壓行氣法

指壓行氣法,又稱按壓行氣法,為中醫針刺手法之一,屬行氣法範疇,旨在通過手指按壓穴位的前後,引導並調控針感的傳導方向,使經氣按治療需求運行。此法源於《金針賦》,載曰:「按之在前,使氣在後;按之在後,使氣在前。」明確指出按壓穴位可影響經氣流動的路徑。

原理與操作

指壓行氣法基於經絡氣血運行的理論,通過外力介入調節經氣的導向。具體操作分為兩種情形:

  1. 促經氣上行:欲使針感向上傳導,針刺後以手指按壓穴位的下方,意指「閉其下氣」,阻斷經氣向下流通,促使氣血上行。
  2. 促經氣下行:欲使針感向下傳導,則按壓穴位的上方,即「閉其上氣」,抑制經氣上逆,引導其下行。

此法不僅能精確控制針感方向,亦可加強針刺療效,使氣至病所。例如,治療頭面疾患時,常配按壓下方以引氣上行;而針對下肢病症,則多按壓上方導氣下行。

與經絡學說的關聯

指壓行氣法的核心在於「通調經氣」。中醫認為,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,若氣滯或氣逆,可透過外力引導恢復其順行。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強調「刺之要,氣至而有效」,說明行氣是針刺療效的關鍵。指壓法通過物理刺激,輔助經氣按治療需求定向流動,體現「通則不痛」的治療原則。

此外,此法與飛經走氣等手法相輔相成,臨床上可結合使用,以強化氣血調控。例如,先以指壓法定向引氣,再配提插捻轉以催氣,增強經氣感傳。

應用特點

指壓行氣法操作簡便,但須基於對經絡走向的掌握。施術者需明確經脈循行路線及穴位特性,如足三陽經從頭走足,按壓時須順應經氣自然趨勢。此外,此法尤適用於需定向導氣的病症,如四肢遠端疼痛或臟腑氣機失調等,通過調控經氣,達至疏通經絡、平衡陰陽之效。

綜觀之,指壓行氣法融合了經絡理論與手法技巧,是中醫針刺療法中的重要行氣手段,體現了「以人為本、因勢利導」的治療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