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至宮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至宮,又名目窗,為經穴別名,載於《普濟方》等古籍。此穴屬足少陽膽經,其定位與主治功能具重要臨床意義。

穴位定位 至宮穴位於頭部,當瞳孔直上入髮際1.5寸處(約前髮際正中旁開2.25寸),與頭臨泣穴相距1寸。此處為足少陽膽經、陽維脈之交會處,其解剖層次依次為皮膚、皮下組織、帽狀腱膜,深部為大腦顳葉。

功能主治 此穴具有清頭明目、通絡息風之效,主要應用於:

  1. 目疾:青盲、白膜覆瞳子、目赤腫痛、遠視不明等眼證
  2. 頭面病症:頭痛、眩暈、面浮腫
  3. 神志疾患:驚癇、癲疾
  4. 鼻竅不利:鼻塞、不聞香臭

刺灸方法 古籍記載可刺入三分,現代臨床多斜刺0.3-0.5寸。灸法方面,《千金要方》載可灸五壯,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謂針三分、灸五壯。其得氣感多向眼眶或額部放散。

名稱考釋 "至"有極致、重要之意,"宮"指居所,喻此穴為膽經氣血上行頭目之重要樞紐。《黃帝內經太素》註解:「窗者,目之通气孔也」,表明其與目竅通氣功能密切相關。穴名"目窗"強調其主治眼目疾病的作用特徵。

配伍應用 臨床常配風池、太陽治目疾;配合谷、太衝療頭痛;與上星、迎香同用治鼻塞。《針灸甲乙經》載其與「天牖、風池、俠溪、關衝」配伍治「頭痛寒熱,汗出不惡寒」之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