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淡紅喉痹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淡紅喉痹
病名
淡紅喉痹,屬中醫喉科常見病證之一,以咽喉腫脹疼痛、局部色澤淡紅、吞咽障礙為主要特徵。其病因病機多與外感時邪、肺胃熱毒上攻,或傷寒餘邪未清、滯留咽喉有關。
病因病機
- 外感時邪:風熱或風寒之邪侵襲肺衛,邪氣循經上犯咽喉,導致氣血壅滯,發為喉痹。
- 傷寒餘毒:傷寒病後,餘邪未盡,鬱而化熱,熱毒上灼咽喉,致咽喉腫痛。
- 肺胃熱盛:平素肺胃積熱,復感外邪,內外合邪,燔灼咽喉,氣血瘀阻而成。
臨床表現
- 咽喉腫痛,色呈淡紅,吞咽時疼痛加劇。
- 或伴輕度發熱、咳嗽、聲音嘶啞。
- 舌質偏紅,苔薄白或微黃,脈浮數或弦數。
治療方法
-
內服方藥
- 六味湯加減:以荊芥、防風、桔梗、甘草、薄荷、殭蠶為基礎方,可酌加蘇葉、牛蒡子、金銀花以疏風清熱、解毒利咽。
- 若熱毒偏盛,可加黃芩、連翹、板藍根以增強清熱解毒之效。
-
外治法
- 吹藥:選用清咽利喉散(如冰片、硼砂、青黛等研末)局部吹敷,以清熱消腫、止痛。
- 針刺療法:取商陽、少商等穴點刺放血,瀉熱解毒;或於咽喉腫脹處淺刺挑破,排出瘀血。
-
辨證加減
- 風熱偏重者,加桑葉、菊花以疏風清熱。
- 肺胃熱盛者,加石膏、知母以清瀉肺胃。
古籍參考
《喉科指掌》提及:「喉痹之證,色淡紅者,多屬風熱初起,宜從輕清透解。」《傷寒論》亦載少陽病咽痛之治,可參酌少陽樞機不利之病機,輔以和解之法。
淡紅喉痹之辨治,首重分清风熱與鬱熱,兼顧局部腫痛與全身症狀,以達標本兼治之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