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治血三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治血三法,出《本草經疏》。指治療血證的三個基本方法。即血虛用補法,血瘀用通法,血熱用清法。

血虛用補法

血虛是指血液不足的病理狀態。血虛的臨床表現主要有面色蒼白、頭暈目眩、心悸氣短、失眠多夢、健忘、舌淡苔白、脈細弱等。

血虛的治療原則是補血。常用的補血藥物有當歸、熟地、白芍、阿膠、黃芪等。

血瘀用通法

血瘀是指血液運行不暢的病理狀態。血瘀的臨床表現主要有面色晦暗、唇色紫暗、舌質紫暗、脈澀等。

血瘀的治療原則是活血化瘀。常用的活血化瘀藥物有丹參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、川芎等。

血熱用清法

血熱是指血液過熱的病理狀態。血熱的臨床表現主要有面色紅赤、口乾舌燥、煩躁不安、尿黃便秘、舌紅苔黃、脈數等。

血熱的治療原則是清熱涼血。常用的清熱涼血藥物有黃連、黃芩、山梔子、丹皮、赤芍等。

治血三法是治療血證的基本方法。在臨床上,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,可以根據這三個基本方法進行組合應用,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。

以下是《本草經疏》中關於治血三法的原文:

“血虛者,宜補之以味甘而補血者,如當歸、熟地、白芍、阿膠、黃芪之屬。血瘀者,宜通之以味辛而行血者,如丹參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、川芎之屬。血熱者,宜清之以味苦而泄熱者,如黃連、黃芩、山梔子、丹皮、赤芍之屬。”

治血三法是治療血證的基本方法,在臨床上應用廣泛。在使用時,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,辨證施治,以取得最佳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