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致邪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致邪,招致病邪為害。《素問.至真要大論》:「無盛盛,無虛虛……無致邪,無失正,絕人長命。」

致邪是指人體由於外感六淫、內傷七情、飲食勞倦等因素,導致人體陰陽失調,氣血逆亂,臟腑功能失常,從而引發疾病的病理因素。

致邪可分為內致邪和外致邪。內致邪是指由於人體自身因素,如臟腑功能失調、氣血逆亂等,導致疾病的發生。外致邪是指由於外界因素,如六淫、飲食勞倦等,導致疾病的發生。

致邪的種類很多,主要包括:

  • 六淫: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。
  • 飲食勞倦:飲食不節、勞累過度。
  • 情志內傷:情志不遂、精神刺激。
  • 外伤:外力作用於人體,導致組織損傷。
  • 其他:如寄生蟲感染、遺傳因素等。

致邪是導致疾病發生的病理因素,但致邪本身並不能直接導致疾病的發生,只有當致邪與人體的正氣相搏,才能導致疾病的發生。

人體的正氣是人體抵禦外邪侵襲、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防禦系統。當致邪與正氣相搏,正氣不足以抵禦致邪,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。

因此,在預防疾病的發生,除了要避免致邪的侵襲,還要增強自身的正氣,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。

致邪是導致疾病發生的病理因素,但致邪本身並不能直接導致疾病的發生,只有當致邪與人體的正氣相搏,才能導致疾病的發生。因此,在預防疾病的發生,除了要避免致邪的侵襲,還要增強自身的正氣,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