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淡白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淡白喉
淡白喉為中醫喉科病名,指咽喉部呈現淡白色且伴有疼痛之症候。其病因病機多與虛寒相關,屬陰證範疇,常見於素體陽虛或久病耗傷正氣者。
病因病機
- 陽虛寒凝:患者脾腎陽虛,陰寒內盛,寒邪上逆咽喉,致使氣血凝滯,咽喉失於溫煦,故見淡白腫痛。
- 氣血兩虛:長期氣血不足,咽喉失養,正氣無力抗邪,外寒乘虛侵襲,發為此症。
- 過服寒涼:誤用或過度使用寒涼藥物或食物,損傷中陽,寒從內生,上擾咽喉。
臨床表現
- 咽喉黏膜色淡白,腫脹不甚,疼痛綿綿,喜溫喜按。
- 可伴畏寒肢冷、倦怠乏力、食少便溏等全身虛寒症狀。
- 舌淡苔白,脈沉細或遲弱。
治療原則
以「溫中散寒、扶陽益氣」為主,佐以利咽止痛。
常用方劑
-
理中湯(《傷寒論》)
- 組成:人參、白朮、乾薑、炙甘草。
- 功效:溫補脾陽,散寒止痛,適用於中焦虛寒所致之淡白喉。
-
四逆湯(《傷寒論》)
- 組成:附子、乾薑、炙甘草。
- 功效:回陽救逆,溫腎散寒,適用於腎陽衰微、陰寒內盛之重症。
-
附子理中湯
- 理中湯加附子,增強溫陽散寒之力,適用於脾腎陽虛兼見者。
加減用藥
- 若氣虛明顯,加黃耆、黨參以補益中氣。
- 兼血虛者,酌加當歸、川芎以養血和營。
- 咽喉腫痛較甚,可佐以桔梗、甘草緩急利咽。
其他療法
- 針灸:選取足三里、關元、腎俞等穴,以艾灸溫補脾腎之陽。
- 外治法:可用辛溫藥材如肉桂、生薑煎湯含漱,以局部溫通氣血。
淡白喉之辨證,須緊扣虛寒本質,與風熱或陰虛喉痹相鑑別,避免誤用清熱涼遏之品,反致病情遷延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