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滯頤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滯頤,病證名。出《諸病源候論》。指小兒口角流涎,浸漬兩頤。多因脾胃虛寒,不能收攝,或脾胃濕熱,上蒸於口而成。
脾胃虛寒者,涎清,面白唇淡,治宜溫補脾胃,用益黃散或溫脾丹。
脾胃濕熱者,涎稠,口渴煩躁,治宜清熱利濕,用瀉黃散。
《諸病源候論》原文:
“滯頤者,小兒口角流涎,浸漬兩頤,多因脾胃虛寒,不能收攝,或脾胃濕熱,上蒸於口而成。脾胃虛寒者,涎清,面白唇淡,治宜溫補脾胃,用益黃散或溫脾丹。脾胃濕熱者,涎稠,口渴煩躁,治宜清熱利濕,用瀉黃散。”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