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稚陽稚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稚陽稚陰

稚陽稚陰乃中醫兒科理論中對小兒生理特點之重要概括,出自清代醫家吳鞠通《溫病條辨·解兒難》。此理論乃在《小兒藥證直訣》之基礎上發展而來,錢乙已明示小兒「五臟六腑,成而未全,……全而未壯」,閻季忠序亦言小兒「骨氣未成,形聲未正」。

稚陽稚陰乃指小兒既在功能活動(陽)上未臻成熟,亦在物質基礎(陰)上尚未充實。具體而言:

  1. 陰陽皆稚:「稚陽」指小兒陽氣未充,生理功能尚弱;「稚陰」則言其形質未堅,精血津液未盛。
  2. 臟腑特徵:小兒五臟六腑形氣未充,臟腑嬌嫩,其中以肺、脾、腎三臟最為突出。肺臟嬌弱,衛外不固;脾常不足,運化未健;腎氣未實,精氣未充。
  3. 經脈氣血:小兒經脈未盛,氣血未充,故《靈樞·逆順肥瘦》云:「嬰兒者,其肉脆血少氣弱」。
  4. 神氣特點:小兒神氣怯弱,精神意識未定,《小兒藥證直訣》稱其「悲啼喜笑,變態不常」。

稚陽稚陰理論對臨床具有重要指導意義:

  • 病理特徵:小兒易虛易實,易寒易熱,陰陽失衡較成人為甚。
  • 治療原則:既需注重滋養陰液,填精益髓,又以養護陽氣為重,避免克伐太過。
  • 用藥特點:遵循「藥性平和,劑量輕靈」之原則,慎用大辛大熱或苦寒峻下之品。

後世醫家在此基礎上發展出「純陽之體」學說,二者相輔相成,共同構築中醫兒科生理病理學之核心理論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