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瘈,又稱瘈瘂、瘈瘂瘂,是一種肌肉抽動、抽搐的病症。《素問.臟氣法時論》:「脾病者,身重善肌肉痿,足不收,行善瘈,腳下痛。」

瘈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• 脾虛:脾主肌肉,脾虛會使肌肉失去養分,容易導致瘈。
  • 肝鬱:肝主疏泄,若肝氣不暢,也會引起瘈。
  • 痰濕:經絡被痰濕堵塞,也是瘈的原因之一。
  • 風寒:被風寒侵襲肌肉表面,亦會引起瘈。

瘈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• 肌肉抽動:肌肉不自主地抽動,可能是間歇性或持續性的。
  • 肌肉僵硬:肌肉變得僵硬,影響到活動。
  • 步態不穩:行走時缺乏穩定性,容易跌倒。
  • 頭痛:可能出現頭部脹痛或刺痛感。
  • 失眠:睡眠品質差,容易失眠。

瘈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• 健脾益氣:可以使用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山藥等藥材。
  • 疏肝理氣:可以使用柴胡、白芍、香附等藥材。
  • 化痰散結:可以使用半夏、陳皮、茯苓等藥材。
  • 祛風散寒:可以使用羌活、防風、白芷等藥材。

瘈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•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• 注意均衡飲食,多攝取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。
  • 適度運動,增強身體素質。
  • 避免受到寒冷刺激。

瘈是一種常見的病症,若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