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層消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中層消藥
中層消藥為中醫治療白喉之藥品分類,出自《白喉忌表抉微》。此類藥物主要針對白喉病邪滯於中焦,或兼見氣機壅滯、痰濕困阻等證候,具消積導滯、行氣化濕之效。根據藥性強弱與適用階段,分為「正將」「猛將」「次將」三類,臨床需依病情輕重及病勢進展選用。
正將中層消藥
屬調和中焦之品,藥性較為平和,適用於白喉初期或邪氣未盛時。
- 大木通:味苦性寒,歸心、小腸經,能清熱利濕,導邪下行,兼通經脈。
- 神曲:甘辛溫,入脾、胃經,善消食積,尤宜於食滯中焦而兼表邪未解者。
- 焦楂肉:酸甘微溫,專入脾胃,可消肉食積滯,並行氣散瘀。
- 陳皮:辛苦溫,歸脾、肺經,理氣健脾,燥濕化痰,為中焦氣滯之要藥。
- 砂仁:辛溫芳香,醒脾和胃,化濕開鬱,適用於濕阻氣滯之胸悶脘痞。
猛將中層消藥
藥性峻猛,針對白喉病勢較重、中焦氣機壅塞實證。
- 厚朴:苦辛溫,歸脾、胃、肺、大腸經,長於行氣除滿,燥濕消痰,為治脘腹脹滿之首選。
- 枳實:苦辛微寒,破氣消積,化痰散痞,專攻痰食停滯之胸腹痞硬。
- 萊菔子:辛甘平,入肺、脾、胃經,降氣化痰,消食除脹,尤擅消穀麵之積。
次將中層消藥
藥力稍緩,適用於病勢較輕或兼表證未透者。
- 小木通:性味功用與大木通相似而力稍遜,適合輕症濕熱阻滞。
- 枳殼:苦辛微寒,偏於行氣寬中,力較枳實和緩,用於胸膈氣滯。
- 炒麥芽:甘平,消食和中,回乳消脹,擅解米麵薯芋之積。
- 竹葉:甘淡寒,清熱除煩,生津利尿,適用於兼有心煩尿赤者。
理論依據
中層消藥之應用,建基於白喉「忌表」原則。該病屬燥熱毒邪內蘊,過用辛溫解表易助火劫津,故轉從中焦調理,藉消導行氣之法疏通壅滯,使邪有出路。其分級用藥體系,反映中醫「因勢利導」與「分層治療」思想,正、猛、次三將對應「輕可去實」「重劑攻邪」「緩以調和」之辨證層次。
此分類與「藥將條」「白喉正將條」相互參照,構成《白喉忌表抉微》治療白喉的完整藥理框架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