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搭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中搭手

病名,屬癰疽之一,發於背中部膏肓穴附近。此證首載於《外科證治準繩》卷四,又名「龍疽」或「青龍疽」。其特點為癰疽生於第四、五胸椎棘突之間,脊柱旁開三寸處,因患者以手後探時,恰可觸及該患處,故名「中搭手」。

中醫病機與辨證

中搭手多因氣血瘀滯、熱毒蘊結所致。其病位屬足太陽膀胱經所過,與五臟之「心」相關聯,蓋因心主血脈,而背為陽,陽氣鬱遏則易化熱成毒。臨床常見患處紅腫焮痛,若膿未成則堅硬,膿成則軟而波動,伴有發熱、口渴、舌紅苔黃等實熱證候。

治療原則

  1. 內治:以清熱解毒、活血散結為主,可選用黃連解毒湯、仙方活命飲加減;若氣血虛弱者,則酌加黃芪、當歸以托毒外出。
  2. 外治:初期宜清熱消腫,可用金黃散外敷;膿成則切開排膿,後期以生肌散促瘡口癒合。

相關文獻與發展

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要訣》進一步闡述其屬「有頭疽」範疇,並強調辨陰陽虛實為關鍵。若瘡色黯黑、根盤散漫,多屬陰虛火熾或氣血兩虧,須辨證施治。歷代醫家亦重視「託裏透膿」之法,兼顧局部與整體調理。

此症與「上搭手」「下搭手」同屬背疽,然病位有異,治法相通而略有側重,體現中醫「同病異治」之辨證思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