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毒氣吐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中毒氣吐下,病證名。出《諸病源候論》。指小兒中藥毒而致吐瀉不止,煩躁頓乏。《小兒衛生總微論方》:「小兒脾胃怯弱,臟腑嫩軟,氣血未壯,因服藥不勝其味之毒,致煩躁悶亂,或口舌麻木……甚至吐利,有致啘血者。」小兒形氣未全,易虛易實,用藥時要注意「中病即止」,已達到治療目的時,即宜及時停藥。

中毒氣吐下,是小兒中藥中毒的一種表現。小兒脾胃嬌嫩,臟腑嫩軟,氣血未壯,對藥物的耐受力較差,如果服用藥物過量或藥物性質不對,就容易引起中毒。中毒氣吐下的主要症狀是吐瀉不止,煩躁頓乏。小兒中毒氣吐下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嚴重後果,甚至危及生命。

中毒氣吐下的治療,首先要停止服用藥物,然後根據症狀給予相應的治療。如果出現嘔吐,可以給予止吐藥物;如果出現腹瀉,可以給予止瀉藥物;如果出現煩躁不安,可以給予鎮靜安神藥物;如果出現口舌麻木,可以給予解毒藥物。

中毒氣吐下,是一種嚴重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嚴重後果。因此,家長在給小兒服用藥物時,一定要注意用藥安全,如果出現中毒氣吐下的症狀,要立即到醫院就診。

以下是《諸病源候論》中關於中毒氣吐下的原文:

「中毒氣吐下者,小兒脾胃怯弱,臟腑嫩軟,氣血未壯,因服藥不勝其味之毒,致煩躁悶亂,或口舌麻木,或吐利,有致啘血者。」

「中毒氣吐下者,其狀如傷寒,但吐利不止,煩躁頓乏,或口舌麻木,或吐利,有致啘血者。其治當以吐下為主,宜服大黃、芒硝、甘草、黃連、黃芩、白朮、人參、半夏、天花粉、白礬、大棗等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