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毒性痢疾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中毒性痢疾,又稱急性菌痢,是一種具有強烈的傳染性疾病。屬中醫溫病範圍。臨床特點為發病急驟,高熱,昏迷,抽搐,開始多無膿血便。多發於夏秋兩季,常見於2-7歲小兒。因疫毒之邪從口而入,濕熱蘊伏腸胃所致。可出現邪毒鴟盛的閉證,同時又可伴隨正氣虛衰的脫症。

《溫病條辨》云:「痢疾之為病,其勢最急,變化無常,死亡最速,非有良醫,不可治也。」中毒性痢疾的病因病機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外感疫毒

中毒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,其發病與疫毒的侵襲密切相關。疫毒之邪,多從口而入,侵犯腸胃,導致濕熱內蘊,腸道功能紊亂,從而出現腹痛、腹瀉、膿血便等症狀。

  1. 內傷脾胃

脾胃為後天之本,主運化水谷,以生精氣。中毒性痢疾患者,多因脾胃虛弱,運化失常,濕熱內蘊,從而導致腹痛、腹瀉、膿血便等症狀。

  1. 正氣虛衰

正氣虛衰是指機體抵抗力下降,易於被外邪侵襲。中毒性痢疾患者,多因久病不愈,正氣耗損,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,從而容易被外邪侵襲,加重病情。

中毒性痢疾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發熱

中毒性痢疾患者,多有高熱不退,面色潮紅,煩躁不安,口渴喜飲,大便膿血,舌質紅,苔黃膩,脈滑數等症狀。

  1. 腹痛

中毒性痢疾患者,多有腹痛,呈陣發性,可伴有里急後重,肛門墜脹等症狀。

  1. 腹瀉

中毒性痢疾患者,多有腹瀉,大便稀薄,色黃或帶膿血,量多,日可數次,甚至每日十餘次,嚴重者可出現脫水、電解質紊亂等。

  1. 其他症狀

中毒性痢疾患者,還可出現頭痛、頭暈、噁心、嘔吐、食欲不振、全身乏力、肌肉酸痛、關節疼痛等症狀。

中毒性痢疾的治療,以清熱解毒、止瀉止痛、扶正固脫為主。常用方藥有:

  1. 黃連解毒湯

本方由黃連、黃芩、大黃、赤芍、梔子、水牛角粉、甘草組成。具有清熱解毒、瀉火通便的功效。適用於中毒性痢疾患者,症見高熱、煩躁不安、口渴喜飲、大便膿血、舌質紅、苔黃膩、脈滑數等。

  1. 參附湯

本方由人參、附子、乾薑、炙甘草組成。具有回陽救逆、固脫止痙的功效。適用於中毒性痢疾患者,症見面色蒼白或青灰,四肢發涼,神志昏迷,抽搐等。

  1. 白頭翁湯

本方由白頭翁、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大黃、甘草組成。具有清熱解毒、瀉火通便的功效。適用於中毒性痢疾患者,症見腹痛、腹瀉、膿血便、舌質紅、苔黃膩、脈滑數等。

中毒性痢疾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飯前便後要洗手,不吃生冷、不潔食物,不喝生水。
  2. 加強鍛鍊,增強體質,提高機體抵抗力。
  3. 流行季節,儘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