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毒性痢疾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中毒性痢疾,又稱急性菌痢,是一種具有強烈傳染性的疾病,常見於2至7歲的兒童,多發於夏秋兩季。中毒性痢疾的病因主要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,其發病與疫毒的侵襲密切相關。疫毒多從口而入,侵犯腸胃,導致濕熱內蘊,腸道功能紊亂,出現腹痛、腹瀉和膿血便等症狀。

中毒性痢疾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:高熱不退、面色潮紅、煩躁不安、口渴喜飲、大便有膿血、舌質紅、苔黃膩、脈滑數等症狀。除此之外,患者還可能出現腹痛、腹瀉、頭痛、頭暈、噁心、嘔吐、食慾不振、全身乏力、肌肉痠痛和關節疼痛等。

中毒性痢疾的治療主要是以清熱解毒、止瀉止痛和扶正固脫為主。常用的方藥有黃連解毒湯、參附湯和白頭翁湯等。黃連解毒湯主要用於熱症明顯的患者,參附湯適用於表現症狀較重的患者,白頭翁湯則適用於腹痛、腹瀉、膿血便等症狀明顯的患者。

預防中毒性痢疾主要是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如飯前便後要洗手,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,不飲用未經消毒的水源。此外,也應加強鍛鍊,提高機體的抵抗力,並在流行季節避免去人羣密集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