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惡似癇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中惡似癇
病證名,屬小兒急驚風類證之一。此症發病急驟,病情兇險,多因外感邪毒或內傷穢惡之氣所致。根據病邪來源不同,可分為「外中惡毒」與「內中惡毒」兩類,辨證施治各有側重。
病因病機
- 外中惡毒:多因小兒形氣未充,衛外不固,驟感山嵐瘴氣、屍腐穢濁,或觸犯不正之氣,邪毒自口鼻或肌表侵入,閉阻清竅,擾亂神明。
- 內中惡毒:常因飲食不潔,誤食腐敗有毒之物,或藥石不慎,毒邪內蘊,攻衝心腹,阻遏氣機,甚則血脈瘀滯。
臨床表現
- 外中惡毒:突發眩暈仆倒,面色蒼白或青紫,四肢厥冷,手握拳緊,呼吸窒塞或氣促,脣甲發紺,喉中痰鳴,狀如癇證但無抽搐反復發作之特徵。脈象沉伏或弦緊,舌苔白膩。
- 內中惡毒:心腹驟然絞痛如刺,腹皮緊硬顯青黑紋理,嘔吐穢濁,煩悶躁擾,甚則神昏欲絕,二便不通。脈象沉澀或促結,舌質紫暗,苔垢膩。
治療方法
外中惡毒
- 急救開竅:
- 首用 霹靂散(如《外科正宗》方:皂角、細辛、麝香等)吹鼻取嚏,通達氣機,醒神回蘇。
- 繼予 蘇合香丸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溫通開閉,化濁辟穢,口服或鼻飼。
- 後期調治:
- 若痰涎壅盛,加 滌痰湯;
- 陽氣虛衰者,佐以 參附湯 回陽固脫。
內中惡毒
- 急攻逐毒:
- 主方 雄黃解毒丸(《小兒藥證直訣》:雄黃、鬱金、巴豆等)攻逐穢毒,通腑泄濁,宜速服以遏病勢。
- 若毒熱熾盛,腹滿便閉,可選 紫雪丹 清熱解毒,鎮驚開竅。
- 後期調護:
- 毒邪稍解後,予 藿香正氣散 化濕和中,或 四君子湯 健脾扶正。
相關文獻
《幼科發揮》云:「中惡者,外邪卒忤,內毒暴發,形似驚風而實非。」指出本證需與癇證、驚風鑑別,關鍵在於有無觸穢染毒之病史及特定證候。《醫宗金鑑·幼科心法》亦強調「急逐其邪」為治則,不可誤作痰熱驚風而貽誤病機。
此證兇險,臨床須謹守病機,分秒必爭,外中者重開竅,內中者急攻毒,結合針灸(如刺人中、十宣放血)以協力救逆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