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彈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彈石脈

彈石脈為中醫脈象之一,屬「七怪脈」範疇,亦稱「真腎脈」,為臟氣衰敗、病情危篤之徵兆。其脈象特徵為搏指堅硬急促,狀如彈擊石塊,沉實而無柔和之象,乃腎氣竭絕、胃氣消亡之表現。

經典依據
《素問·平人氣象論》明確記載:「死腎脈來,發如奪索,辟辟如彈石。」意指腎脈若呈現如奪索般緊急,或如彈石般堅硬急促,則為真臟脈現,預示生機將絕。此脈象與「雀啄」「屋漏」等並列,同屬無胃氣之死脈。

脈象機理

  1. 腎氣敗竭:腎為先天之本,主藏精納氣。彈石脈之堅硬無柔和,反映腎中元陰元陽枯涸,陰不斂陽,陽氣外越,脈失濡潤而呈剛硬之態。
  2. 胃氣消亡:脈貴有胃氣,即從容和緩之象。彈石脈全然無柔和之勢,說明後天脾胃之氣已絕,無法濡養脈道,故見彈石之險候。
  3. 陰陽離決:此脈多見於疾病末期,陰陽不相維繫,真氣外泄,脈象失其常度,呈現孤陽躁動之象。

臨床意義
彈石脈主病危重,常見於:

  • 久病傷腎,如癆瘵、消渴晚期。
  • 急性熱病陰液涸竭,陽亢無制。
  • 真陰耗損,虛陽浮越之證。

鑑別要點
彈石脈需與相似脈象區分:

  • 緊脈:雖緊繃有力,但兼有屈曲如繩之態,非如彈石之促硬。
  • 革脈:浮而搏指,外強中空,不同於彈石之沉實無根。
  • 牢脈:沉取實大弦長,然尚有根基,未若彈石之急促無序。

彈石脈為中醫診斷危候之重要指標,其出現往往提示臟腑功能極度衰敗,醫者須結合四診,審慎辨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