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宮藥長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中宮藥長考釋
中宮藥長乃東漢時期所設之醫官,專司后妃宮廷醫藥事務,隸屬少府轄下。此職官見載於《後漢書·百官志》,其文曰:「中宮藥長一人,四百石。本注曰:宦者。掌中宮藥。」由史料可知,此職由宦者充任,秩四百石,職掌中宮(皇后所居)藥物調配與管理。
職官淵源與制度特點
- 宦官醫制:東漢宮禁制度嚴明,后妃醫藥事務委由宦官執掌,此制既符當時宮闈之防,亦顯醫藥管理之特殊性。考《周禮》已有「醫師掌醫之政令」之制,而至漢代分化更細。
- 藥政體系:漢代少府屬官有太醫令丞總理醫政,其下分設不同職司。中宮藥長與「藥丞」「方丞」並立,形成中央至宮廷的醫藥管理網絡,反映當時「醫藥分業」之雛形。
- 宮廷醫療特質:此職專侍后妃,故用藥首重調經理血,如《金匱要略》所載當歸芍藥散、溫經湯等方,皆屬宮廷女科常用藥劑。推測其職務包含藥物採辨、方劑調配及臨床應用監督。
中醫藥學內涵
- 用藥講究:宮廷用藥多擇道地藥材,如川芎、香附等調經要藥需以「貢品級」入宮。《神農本草經》所載上品藥120種,多為補益之劑,當屬宮中常備。
- 製劑規範:漢代丸散膏丹製作已趨成熟,《武威漢代醫簡》載有「治婦人膏藥方」,可知中宮藥長需精熟藥物炮製與劑型轉化技術。
- 配伍禁忌:後妃用藥尤重妊娠禁忌,如《黃帝內經》言「毒藥攻邪,五穀為養」,宮中必嚴守《本草經集注》「七情配伍」之則,避免烏頭類等峻藥。
歷史沿革與影響
此職隨東漢消亡而廢,然其制為後世太醫院女科醫官之先聲。唐代設「尚藥局」掌宮廷醫藥,宋代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載有專治婦人諸疾方劑,皆可視為此制之流變。
按《漢官儀》所載,中宮屬官除藥長外,尚有「中宮尚方」、「中宮謁者」等,形成以皇后為核心的獨立醫藥體系,此亦中國古代「分科而治」醫療思想之體現。觀歷代方書,凡標「內府方」「宮傳秘方」者,多源於此類宮廷醫藥管理制度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