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寒便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中寒便血是中醫病證名。是指脾虛中寒,統攝失權而致大便下血。因冷飲中寒,或雜食生冷,血為寒凝而下。證見腹痛,血色晦淡,怯寒神疲,舌質淡紅,脈象沉細等。宜附子理中湯倍炮薑加酒連,或黃土湯、黑神散、膠艾湯、熟附子丸等方。

中寒便血的病因病機是由於脾虛中寒,統攝失權而致大便下血。因冷飲中寒,或雜食生冷,血為寒凝而下。

中寒便血的臨床表現是腹痛,血色晦淡,怯寒神疲,舌質淡紅,脈象沉細等。

中寒便血的治療方法是宜附子理中湯倍炮薑加酒連,或黃土湯、黑神散、膠艾湯、熟附子丸等方。

中寒便血的預防方法是注意飲食,避免寒涼刺激,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
中寒便血的中醫名詞解釋如下:

中寒:中,內也;寒,寒冷也。中寒,即內寒也。指內臟寒冷的病證。

便血:便,大便也;血,血液也。便血,即大便下血。

中寒便血:中寒便血,即內臟寒冷而導致大便下血的病證。

中寒便血的古籍原文如下:

《醫宗金鑒·雜病心法要訣·中寒便血》:中寒便血,因冷飲中寒,或雜食生冷,血為寒凝而下。證見腹痛,血色晦淡,怯寒神疲,舌質淡紅,脈象沉細等。宜附子理中湯倍炮薑加酒連,或黃土湯、黑神散、膠艾湯、熟附子丸等方。

《中醫學大辭典》:中寒便血,病證名。脾虛中寒,統攝失權而致大便下血。因冷飲中寒,或雜食生冷,血為寒凝而下。證見腹痛,血色晦淡,怯寒神疲,舌質淡紅,脈象沉細等。宜附子理中湯倍炮薑加酒連,或黃土湯、黑神散、膠艾湯、熟附子丸等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