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焦主化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中焦主化
中焦為三焦之一,位居膈下臍上,主要包括脾胃及部分肝膽的生理功能。中醫理論強調,中焦的主要職司在於「腐熟水谷,化生氣血」,此概念首見於《難經·三十一難》:「中焦者,在胃中脘,不上不下,主腐熟水谷。」
中焦的生理功能
- 腐熟水谷
中焦接受由上焦傳遞而來的飲食物,透過胃的「受納」與「腐熟」作用,將食物初步分解為食糜。此過程需依賴胃陽的溫煦與胃陰的濡潤,方能順利完成消化。 - 運化精微
脾主運化,將胃腐熟後的水谷精微進一步轉輸布散。若脾氣健運,則能將精微物質上歸於肺,化為營衛氣血;若脾失健運,則易生濕化痰,導致腹脹、泄瀉等症。 - 化生營血
中焦為「氣血生化之源」。《靈樞·營衛生會》云:「中焦亦并胃中,出上焦之後,此所受氣者,泌糟粕,蒸津液,化其精微,上注於肺脈,乃化而為血。」水谷精微經脾肺轉化,形成營氣與血液,濡養全身。
與臟腑的關聯
- 脾胃合作:胃主受納,脾主運化,兩者相互為用,共稱「後天之本」。脾升胃降的氣機運動,為中焦功能的核心。
- 肝膽輔助:肝主疏泄,調暢中焦氣機;膽貯藏排泄膽汁,助胃消化油脂。若肝失疏泄,可能導致「木不疏土」,出現脘脅脹滿、噯氣等症。
中焦失調的病機
- 胃氣不和:胃陰不足或胃火熾盛,可見消谷善飢、口渴便秘。
- 脾虛濕困:運化無力,水濕內停,表現為食欲不振、肢體沉重。
- 氣機窒塞:中焦升降失常,如「脾氣不升」之眩暈、「胃氣不降」之嘔逆。
經絡與中焦
足太陰脾經與足陽明胃經循行於中焦區域,其氣血盛衰直接影響消化機能。此外,手少陽三焦經亦聯繫中焦,協調水穀代謝與氣化。
綜言之,「中焦主化」體現了中醫對消化與營養代謝的獨特認識,強調脾胃為中心的整體協調,是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環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