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中節
中節為中醫學中人體部位之名稱,特指手足指(趾)之第二節。手足之指(趾)除大指(趾)外,其餘四指(趾)皆具此節。大指(趾)因其解剖結構特殊,僅有兩節,故無中節之稱。
中醫理論中的意義
- 經絡循行關係:
中節位於手足指(趾)之中段,與十二經脈之井、滎、輸、經、合穴位分布密切相關。例如,足陽明胃經之「厲兌穴」位於足次趾外側,近中節處,為井穴,主調氣血之輸布。手太陰肺經之「少商穴」雖位於拇指末端,然其餘指節之中節亦與絡脈相通,影響氣血流注。 - 診斷與望診:
中醫望診中,觀察中節之形態、色澤可輔助辨證。如中節腫脹或色青紫,多與氣滯血瘀相關;若中節枯瘦蒼白,則可能提示氣血虛弱。此部分理論與《靈樞·經脈》中「視其外應,以知其內藏」之原則相合。 - 五行對應:
手指中節與五行學說亦有聯繫。如中指中節屬「心包」,反映火行氣機之盛衰;無名指中節則與三焦相應,涉及水液代謝。此說法源自《難經》對臟象與肢節關聯之論述。
解剖與功能特點
中節由指骨(趾骨)中段構成,外覆筋脈與皮肉,主司屈伸活動。中醫認為「筋會於節」,故中節之靈活與否,可反映肝血濡養筋脈之狀態。《黃帝內經》提及「肝主筋」,若中節屈伸不利,或為肝血不足、風寒痹阻之徵。
與針灸之關聯
針灸臨床上,中節周邊常為刺灸之部位。如「八邪穴」位於手背指縫中節旁,主治手指痹痛;「氣端穴」則於足趾中節尖端,用於急救醒神。此類穴位多屬經外奇穴,顯示中節區域之治療價值。
綜言之,中節不僅為形體結構之一部,於中醫理論中更蘊含經絡、診斷及治療之多重意義,體現中醫學「整體觀」與「形氣相應」之核心思想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