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中經是中醫名詞,指中風類型之一。見《金匱要略.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》:「邪在於絡,肌膚不仁。邪在於經,即重不勝。」病情較中絡略重。《醫學正傳.中風》:「外無六經之形證,內無便溺之阻膈,但手足不遂,語言蹇澀者,此邪中於經也。」亦指風邪襲於經絡而見癮疹者。見《金匱要略.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》:「邪氣中經,則身癢而癮疹。」
中經的病因是風邪,風邪侵襲人體,經絡受損,導致經脈不通,氣血運行不暢,出現手足不遂、語言蹇澀等症狀。
中經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- 手足不遂:由於經脈不通,氣血運行不暢,導致手足肌肉麻木、無力,甚至不能活動。
- 語言蹇澀:由於經脈不通,氣血運行不暢,導致舌頭僵硬,言語不利。
- 身癢而癮疹:由於風邪襲於經絡,導致皮膚瘙癢,出現風疹。
中經的治療方法主要有:
- 疏風通絡:使用中藥或針灸等方法疏通經絡,改善氣血運行,緩解症狀。
- 扶正固本:使用中藥或針灸等方法調理脾胃、肝腎等臟腑,增強體質,提高抗病能力。
中經的預防方法主要有:
- 注意保暖,避免受風寒。
- 加強鍛鍊,增強體質。
-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避免過度勞累。
中經是中風的一種類型,病情較中絡略重,但只要及時治療,大多可以治癒。因此,如果出現手足不遂、語言蹇澀等症狀,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