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矩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中矩穴

中矩,又稱垂矩,屬於經外奇穴系統,出自古代華佗醫籍。《醫心方》明確記載:「中矩,一名垂矩。在頤下骨里曲骨中,此一穴,出華佗傳也。主中風舌強不能語,及舌乾燥。」此穴位於面部特殊解剖位置,在臨床上具有特定治療價值。

解剖定位

根據《經外奇穴圖譜》記載,中矩穴位於:

  • 口腔內下頜骨內側
  • 口底與齒齦粘膜移行之處
  • 中線部位(即正中央)

精確來說,該穴位在下頜骨內側之凹陷處,相當於口底粘膜與下齒齦交界的中線上,需仰頭張口方能清晰顯露。其解剖層次表淺,位於口腔粘膜下。

經絡聯繫

作為經外奇穴,中矩雖不屬於傳統十四經脈系統,但與以下經脈有密切聯繫:

  • 任脈:位於人體前正中線,中矩在面部延續了任脈的循行特點
  • 足陽明胃經:循行經過下頜部位
  • 手少陰心經:其支脈繫舌本,與舌體功能直接相關

此穴位所在區域為多條經脈交會之處,形成特殊的經氣聚集點。

功能主治

古代醫籍記載中矩穴主要治療:

  • 中風後遺症:尤其是風中經絡所致的舌強不語
  • 舌體病症:舌乾燥、舌體僵硬、語言不利等
  • 口腔疾患:與口舌相關的功能異常

現代臨床應用可擴展至:

  • 腦血管疾病導致的語言障礙
  • 口腔黏膜乾燥症候
  • 某些吞咽困難症狀
  • 言語功能訓練的輔助治療

操作技術

中矩穴操作有其特殊性:

  • 常採用針刺法:使用細短毫針(如0.5寸針),淺刺0.1-0.2寸
  • 亦可使用點刺放血:適用於舌強不語之急症
  • 或施以按摩刺激:用棉棒或特殊工具輕柔按壓
  • 特殊體位:需仰頭張口才能準確取穴和操作

該穴刺激強度宜輕柔,不可過度深刺,以免損傷口底組織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從中醫理論分析,中矩穴的作用機理在於:

  • 近治作用:直接作用於口舌區域,改善局部氣血運行
  • 醒腦開竅:通過經絡聯繫影響腦部功能
  • 調節陰津:改善口腔陰液代謝異常
  • 通絡利竅:暢通舌本經絡,恢復語言功能

華佗將此穴專門提出,體現了古代醫家對口腔特殊穴位系統的深入認識,補充了常規經穴系統的不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