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客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中客
中客,見載於《諸病源候論》,又稱「客忤」,為中醫病證名詞,屬外感病範疇。其病機主要因外邪突然犯體,或因外來異氣、異物驚觸,導致氣機逆亂,臟腑失調。此證常見於小兒,然成人亦可得之。
病因與病機
中醫認為,人體與外界環境相應,若正氣不足,外邪易乘虛而入。中客之成因,多因猝遇穢濁之氣、陌生環境,或突受驚恐所致。《諸病源候論》指出,此病乃「客氣」犯體,與人體正氣相忤,故稱「客忤」。其病位多涉及心、肝二臟,因驚恐傷肝,擾動心神,故可見驚悸、不寐等症。
臨床表現
中客之證,輕重有別。輕者可見突發驚惕、心神不寧、睡眠不安;重者可現肢體強直、面色青白,甚或昏厥。小兒患者尤易啼哭驚叫,俗稱「驚風」。
辨證與治法
中醫辨治中客,首重審因論治。若因外邪穢氣所犯,當以芳香辟穢為主,如藿香、佩蘭等;若因驚恐傷神,則宜安神定志,選用龍骨、牡蠣等重鎮之品,配合疏肝理氣之方,如柴胡疏肝散加減。
相關記載
除《諸病源候論》外,《小兒藥證直訣》亦論及此證,強調「客忤」與小兒體質相關,提出調和營衛、扶正祛邪之法。後世醫家更發展出針灸、推拿等外治法,以通調經氣,緩解症狀。
中客一證,雖屬古病名,然其論治原則仍為現代中醫臨床所沿用,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與「辨證施治」之核心思想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