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空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中空穴

別名與定位
中空穴為經穴別名,指膀胱經之中髎穴,屬八髎穴之一。據《針灸大成·勝玉歌》所載:「腰痛中空穴最奇」,其注釋提及定位方法:「以腎俞穴量下三寸,各開三寸是穴」,並載灸十四壯,針刺時向外斜刺一寸半。然需注意,此處所述分寸(腎俞下三寸再旁開三寸)與標準中髎穴定位略有出入,後世考證認為可能存在傳抄誤差。

中髎穴之正確定位與歸經
中髎穴屬足太陽膀胱經,位於骶部,標準定位為第三骶後孔中。臨床取穴常以次髎(第二骶後孔)為參考,向下觸摸第三骶後孔凹陷處。其解剖位置鄰近骶神經後支,深層為盆腔內臟器,故針刺時需掌握角度與深度。

功能與主治
中髎穴為治療腰骶、泌尿生殖系統疾病之要穴,主治包括:

  1. 腰痛:尤善緩解骶部及下腰疼痛,與其他髎穴配合可疏通膀胱經氣血。
  2. 婦科病症:如月經不調、帶下,因八髎穴鄰近胞宮,能調理下焦氣機。
  3. 二便異常:遺尿、小便不利、便秘等,與膀胱經絡屬腎、絡膀胱之生理相關。
  4. 局部病症:骶骨神經痛、坐骨神經痛,通過刺激骶孔調節經脈氣血。

針灸操作
針法以直刺或稍向內上方斜刺1~1.5寸,得氣時常見局部酸脹或向盆腔擴散。古法記載灸十四壯,現代臨床多依體質調整灸量。

中醫理論闡釋
中髎穴所在之八髎區域,為足太陽膀胱經與督脈之交會處,與腎氣相通。膀胱經主一身之陽,循行於腰背,故中空(中髎)穴能調節陽氣、化瘀通絡,對下焦虛寒或氣滯血瘀所致病症尤效。其別名「中空」或寓意其位處骶孔「空竅」,具疏通內外、調和氣血之能。

文獻考證
《針灸大成》稱中空「即中髎」,然定位描述異於《黃帝內經》與後世主流。可能因古代取穴法不同,或為特定流派經驗穴。現今臨床仍以標準中髎定位為準,結合觸診骶孔凹陷取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