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脾積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脾積,見《證治準繩.幼科》。即脾中積。詳該條。
脾積,又稱脾積聚,是指小兒脾臟腫大,以腹脹、食少、便溏為主要表現的疾病。多見於1歲以內的小兒,男孩多於女孩。本病的病因主要與脾虛、濕熱、食積等有關。脾虛則運化失常,濕熱內蘊,食積停滯,均可導致脾積。
脾積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腹脹、食少、便溏。腹脹多位於上腹部,可向兩側及下腹部放射,脹痛不明顯,常伴有噯氣、打嗝。食少表現為食欲不振,進食量少,吃一點就飽,常伴有噁心、嘔吐。便溏多為稀水便,色黃或白,量多,不臭。
脾積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,如腹脹、食少、便溏等。必要時可行腹部B超檢查,以了解脾臟的大小、形態及有無腫大。
脾積的治療以健脾利濕、消積化滯為主。可選用香砂六君丸、保和丸等中成藥。若濕熱重者,可加用茵陳蒿湯、龍膽瀉肝湯等清熱利濕藥。若食積重者,可加用保和丸、香砂六君丸等消食化積藥。
脾積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-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,定時定量,不暴飲暴食。
- 適當增加運動,增強脾胃功能。
-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波動。
- 定期進行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脾積是一種常見的小兒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一系列的併發症,如營養不良、貧血、腹水等。因此,家長們應提高警惕,一旦發現孩子有腹脹、食少、便溏等症狀,應及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