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中平穴
中平為經外奇穴之一,首見於《經外奇穴治療訣》。其定位於中指掌側,正當指掌橫紋中央處。此穴屬手厥陰心包經所過區域,與心經、三焦經氣血相通,具有清熱瀉火、調和氣機之效。
定位與解剖
中平穴取穴時,令患者掌心向上,於中指掌指關節橫紋之中點處取之。其解剖層次為:
- 皮膚:由正中神經指掌側固有神經分布
- 皮下組織:富含小血管網及淋巴管
- 深部:達指淺屈肌腱與指深屈肌腱之間
主治功能
根據中醫理論,中平穴主要作用於上焦與中焦之熱症,其臨床應用包括:
- 口腔炎(含口瘡、舌瘡):清心包經鬱熱,引火下行
- 咽喉腫痛:瀉三焦相火,利咽喉氣機
- 心煩不寐:調節手厥陰經氣,安定心神
- 胃火上逆所致噯氣、嘔吐
刺灸法
針刺
- 進針方向:直刺或斜刺
- 深度:0.2-0.3寸(約3-5毫米)
- 針感:局部脹痛感,或向指端放射
灸法
- 艾炷灸:1-3壯(米粒大艾炷)
- 艾條灸:溫和灸3-5分鐘
理論機制
從經絡理論分析,中指屬心包經所過,《靈樞·經脈》言:「心包經主脈所生病者,煩心心痛,掌中熱。」刺激中平穴可:
- 通過心包經與三焦經的表裡關係,調節上焦火熱
- 激活手厥陰經別「繫舌本」的功能,改善口腔病變
- 循經影響胸中氣機,間接調節心肺功能
此穴臨床多與勞宮、少府等穴配伍,增強清心瀉火之效。傳統針法中,亦用於"瀉南補北"治則的配穴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