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氣不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中氣不足是中醫名詞,指的是脾胃之氣虛弱、運化失職。症見面色黃而少華,唇淡或黯,食欲不振,食後腹脹,眩暈,聲低,氣短,倦怠乏力,便溏。若兼見胃痛則痛而喜按,舌嫩苔厚,脈虛等。

中氣不足的病因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先天不足:由於父母先天體質虛弱,導致後代脾胃之氣不足。
  2. 後天失調: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或暴飲暴食,或過度勞累,或久病不愈,均可損傷脾胃之氣,導致中氣不足。
  3. 情志不遂:長期情志不遂,如憂思、焦慮、抑鬱等,可導致肝氣鬱結,脾失健運,中氣不足。

中氣不足的症狀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面色黃而少華:由於脾胃之氣不足,不能運化水谷精微,導致氣血不足,面色發黃而沒有光澤。
  2. 唇淡或黯:由於脾胃之氣不足,不能運化水谷精微,導致津液不足,唇色淡白或黯淡無光。
  3. 食欲不振:由於脾胃之氣不足,不能運化水谷精微,導致胃腸功能下降,食欲不振。
  4. 食後腹脹:由於脾胃之氣不足,不能運化水谷精微,導致胃腸積滯,食後腹脹。
  5. 眩暈:由於脾胃之氣不足,不能運化水谷精微,導致氣血不足,血不上榮於腦,出現眩暈。
  6. 聲低:由於脾胃之氣不足,不能運化水谷精微,導致氣血不足,聲音低沉。
  7. 氣短:由於脾胃之氣不足,不能運化水谷精微,導致氣血不足,氣短乏力。
  8. 倦怠乏力:由於脾胃之氣不足,不能運化水谷精微,導致氣血不足,倦怠乏力。
  9. 便溏:由於脾胃之氣不足,不能運化水谷精微,導致大便溏薄。
  10. 若兼見胃痛則痛而喜按:由於脾胃之氣不足,導致胃腸功能下降,胃痛而喜按。
  11. 舌嫩苔厚:由於脾胃之氣不足,導致津液不足,舌質嫩紅,舌苔厚膩。
  12. 脈虛:由於脾胃之氣不足,導致氣血不足,脈象虛弱。

中氣不足的治療,主要以補益脾胃之氣為主。可用參苓白朮散、四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等中藥治療。平時要注意飲食調理,少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多吃易消化、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,如新鮮蔬菜、水果、豆製品等。還要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
中氣不足是一種常見的脾胃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會導致氣血不足,影響身體健康。因此,如果出現中氣不足的症狀,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