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水,病名。見《諸病源候論.水毒候》。又稱水毒病。詳該條。

水毒,中醫病名。指由於水液代謝障礙,水液停聚於體內,或水液不能正常排泄,使水液在體內泛濫,泛濫的水液阻遏氣機,導致水濕內停,水毒內生,以水腫、胸悶、喘促、頭暈、頭痛、煩躁、口渴、小便不利、舌苔白膩、脈滑為主要表現的病證。

水毒病的病因病機

水毒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1.飲食不節,過食肥甘厚味,損傷脾胃,脾失健運,水濕內停。

2.久病體虛,脾腎陽虛,水液代謝失常,水濕泛濫。

3.外感濕邪,內生濕熱,濕熱蘊結,水濕內停。

4.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氣機不暢,水濕內停。

水毒病的臨床表現

水毒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1.水腫:水腫是水毒病的主要臨床表現,水腫以下肢為重,可逐漸蔓延至全身。

2.胸悶、喘促:水毒病患者常有胸悶、喘促的症狀,這是由於水濕阻遏肺氣所致。

3.頭暈、頭痛:水毒病患者常有頭暈、頭痛的症狀,這是由於水濕上泛,阻遏清陽所致。

4.煩躁、口渴:水毒病患者常有煩躁、口渴的症狀,這是由於水濕內停,津液被耗所致。

5.小便不利:水毒病患者常有小便不利的症狀,這是由於水濕阻遏膀胱氣化所致。

6.舌苔白膩:水毒病患者的舌苔常白膩,這是由於水濕內停,津液被耗所致。

7.脈滑:水毒病患者的脈常滑,這是由於水濕內停,氣機不暢所致。

水毒病的診斷

水毒病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水腫、胸悶、喘促、頭暈、頭痛、煩躁、口渴、小便不利、舌苔白膩、脈滑等症狀進行診斷。

水毒病的治療

水毒病的治療以清利水濕、化痰散結、健脾利濕為主。常用方劑有五苓散、越鞠丸、豬苓湯、防己黃連湯等。

水毒病的預防

水毒病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1.飲食宜清淡,不宜過食肥甘厚味。

2.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
3.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4.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
5.定期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