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西醫匯通派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中西醫匯通派為近代重要醫學流派,肇始於19世紀中葉西方醫學大規模傳入中國之際。此派醫家秉持「取彼之長,補我之短」的宗旨,嘗試以比較研究之法溝通中西兩套醫學體系,在當時實屬開創之舉。
該學派主要從兩種途徑展開探索:其一,援引西醫解剖生理之學,詮釋《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等典籍所載醫理,如唐宗海於《中西匯通醫書五種》中,以西洋循環理論解說「營衛氣血」;其二,以中醫理論框架詮釋西醫學說,如張錫純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將西醫消化生理與脾胃升降理論相參照。此種學術取向,既不同於全盤否定中醫的激進思潮,亦有別於故步自封的保守態度。
匯通派諸家各具特色:朱沛文著《華洋臟象約纂》,詳考中西解剖異同,主張「形質可測,氣化難窺」,強調中醫藏象理論超越單純形態學;惲鐵樵提出「《內經》之五臟非血肉之五臟,乃氣化之五臟」,點明中醫髒腑概念的功能系統特性;張錫純更首創石膏阿司匹林湯等融匯中西之方劑,開藥物結合之先河。
雖然礙於當時科學條件與認知局限,其學說或有機械比附之嫌,如將三焦比附淋巴系統、以十二經脈牽合神經傳導等論述,然其開拓精神確為後世中西醫結合研究奠定基礎。該派最大貢獻在於確立「中體西用」的研究範式,促使近現代中醫理論從單純經驗醫學向系統化學術體系過渡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