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血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中血脈,又稱風中血脈,屬中風類型之一。其病機主要因風邪侵襲脈絡,導致氣血運行失常,絡脈失和,故表現為局部功能障礙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此症多因正氣內虛,風邪乘虛入中脈絡,或兼痰瘀阻滯,致使氣血痹阻,經筋失養。風性善行,易襲陽位,故病發多見於頭面、肢體一側。
臨床表現
- 口眼喎斜:風邪中絡,經氣不利,可見面部肌肉弛緩或緊急,導致口角下垂、眼瞼閉合不全。
- 半身不遂:若風邪深入,氣血瘀滯經脈,可致一側肢體麻木不仁,甚則活動受限。
- 皮膚不仁:氣血失於濡養,局部肌膚感覺遲鈍,觸之如隔衣物。
辨證要點
- 風邪犯絡:症狀驟發,多伴輕度眩暈或惡風,舌淡紅、苔薄白,脈浮弦。
- 痰瘀阻絡:兼見肢體沉重、舌質暗或有瘀斑,脈澀滑。
相關理論
此症與《金匱要略》所提「中絡」相類,屬輕淺之中風範疇,病位較「中臟腑」為淺。明代《醫林改錯》進一步強調「氣虛血瘀」為中風之關鍵,認為絡脈瘀阻是口眼喎斜、半身不遂之主因。
與其他中風類型之區別
- 中臟腑:病情深重,伴神志昏蒙,屬危急之候。
- 中經絡:肢體偏廢但無神志異常,病位介於中血脈與中臟腑之間。
中血脈之治則,歷代醫家多以祛風通絡、調和氣血為主,輔以化痰逐瘀,俾使脈道通利,氣血暢行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