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指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中指之中醫涵義

中指,又稱「手第三指」,為五指中居於中央之位,其經絡循行與臟腑聯繫在中醫學說中具重要意義。

經絡聯繫

  1. 手厥陰心包經

    • 《靈樞·經筋》載:「手心主之筋,起於中指。」此處「手心主」即指手厥陰心包經。該經之筋脈起源於中指末端(中衝穴),並沿臂內側上行,聯繫心包,屬絡三焦。
    • 中衝穴為心包經之井穴,位於中指橈側指甲角旁,主瀉熱開竅,傳統用於急救或心煩悶熱之症。
  2. 手少陽三焦經之分支

    • 三焦經雖主要循行於無名指,然其氣血運行與中指亦有間接關聯,尤其於針灸治療中,中指穴位常作為調和三焦氣機之輔助。

臟腑對應

中指與心包三焦功能密切相關:

  • 心包為「心之外衛」,主護心脈,中指之氣血充盈與否,可反映心包經氣之盛衰。
  • 三焦為氣水運行之通路,中指末端穴位(如中衝)刺激,可輔助調節上焦心肺、中焦脾胃、下焦腎膀胱之氣化功能。

診斷意義

中醫望診中,中指形態與色澤變化可作參考:

  • 指節腫脹:或提示痰濕鬱滯,常見於三焦氣化失司。
  • 指端蒼白:可能為心陽不足或氣血運行不暢之徵。

臨床應用

  • 針灸療法:中衝穴為急救要穴,亦用於心火上炎之失眠、舌瘡。
  • 推拿導引:按揉中指可舒緩胸悶,傳統養生功法如「六字訣」中的「呵」字訣,配合中指伸展以調心氣。

中指雖非十二經脈主幹直屬,然其作為心包經之起點,乃人體氣血運行、臟腑內外溝通之樞紐,於中醫理論與實務中皆具獨特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