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指同身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中指同身寸

中指同身寸為中醫針灸取穴之重要度量方法,屬「指寸法」之一,其依據患者自身手指比例量測穴位位置,體現中醫「因人制宜」的辨證原則。此法最早詳載於宋代《太平聖惠方》,書中明確提及:「今取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節內度兩橫紋,相去為一寸。」意指以患者中指中節(第二指節)兩條橫紋橈側(拇指側)端間之距離定為1寸,用於四肢縱向(直寸)與背部橫向(橫寸)之穴位定位。

理論基礎與應用

  1. 同身寸概念
    中醫強調「個體化度量」,故同身寸以患者自身肢體比例為準。中指同身寸結合手三陰經與手三陽經之氣血循行,認為中指中節長度與全身經脈分布存在對應關係,尤適用於四肢穴位,如足三里、三陰交等直寸取穴,或背俞穴如腎俞、大腸俞等橫寸量測。
  2. 操作要點

    • 屈指量測:囑患者中指自然彎曲,取第二指節(近端指間關節)兩橫紋外緣之橈側端。
    • 性別差異:傳統按「男左女右」取手,然臨床多雙手中指對稱,可靈活調整。
    • 配合骨度分寸法:常與骨度法(如腕橫紋至肘橫紋定12寸)併用,提升取穴精準度。
  3. 經典文獻佐證
    除《太平聖惠方》外,《針灸大成》亦記載指寸法與骨度法之互補性,而現代研究指出,成人中指中節平均長度約2公分,與同身寸1寸(約2.5公分)雖有差異,然因個體指節比例恒定,仍具實用價值。

與他法比較

  • 拇指同身寸:以拇指指節橫紋寬度為1寸,多用於淺表小範圍穴位。
  • 一夫法:四指併攏之寬度為3寸,適於腹部、下肢等區域。
  • 骨度分寸法:以體表骨節標誌分段折算,如頭部前髮際至後髮際為12寸。中指同身寸因操作簡便,成為骨度法外最常用之輔助度量法。

此法體現中醫「取象比類」思維,將局部肢節與整體經絡相聯繫,臨床須結合患者體型與穴位特性,方能精確定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