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腫脹如杯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腫脹如杯

病證名,又稱「覆杯」、「目封塞」,係指目赤疼痛,眼瞼腫脹如杯之病證。此症首見於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,多因外感風熱邪毒,或肝經實火熾盛,傳及脾土,導致氣血壅滯於目胞所致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風熱外侵:風性升發,熱性炎上,風熱相搏,上攻於目,使眼瞼氣血壅滯,發為腫脹赤痛。
  2. 肝火上炎:肝經實火內生,循經上擾目竅,兼因肝木剋脾土,脾失運化,濕熱內蘊,加重眼瞼腫脹。
  3. 氣血瘀滯:若病久未癒,熱毒蘊結,阻遏經絡,可致局部血行不暢,瘀血內停,使腫硬難消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眼瞼紅腫高起,形如覆杯,按之疼痛。
  • 白睛赤脈滿布,畏光流淚,甚則難以睜眼。
  • 或伴頭痛、口苦、煩躁、便秘等全身症狀。

治法方藥

  1. 風熱襲表

    • 治法:疏風清熱,消腫止痛。
    • 方藥:以 洗肝散(《銀海精微》)加減,常用藥物如防風、薄荷、黃芩、梔子等,疏散風熱兼清肝火。
  2. 肝火熾盛

    • 治法:清肝瀉火,解毒散瘀。
    • 方藥:可選 龍膽瀉肝湯(《醫方集解》)加減,配合夏枯草、決明子以增強清肝明目之效。
  3. 瘀血阻絡

    • 治法:活血散瘀,通絡開滯。
    • 方藥:若腫硬難消,可輔以 開導法(如針刺放血或局部外敷活血化瘀之劑),內服方選 桃紅四物湯加減。

其他療法

  • 針灸:取太陽、攢竹、合谷等穴,瀉法以清泄熱邪。
  • 外治:可用蒲公英、野菊花煎湯燻洗,或清熱解毒藥外敷。

此證屬眼科急症,中醫辨治強調分清標本緩急,兼顧局部與整體,以達消腫定痛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