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種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種玉

婦科名詞,出自明代醫家龔廷賢所著《廣嗣紀要》。此詞為中醫學中描述受孕過程之雅稱,與「種子」同義,皆指夫婦陰陽相合,精卵交融而孕育胎元之象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中醫認為,受孕之機理與「腎氣-天癸-衝任-胞宮」軸線密切相關。《黃帝內經》云:「女子二七而天癸至,任脈通,太衝脈盛,月事以時下,故有子。」「種玉」之成,需先天腎精充盛,後天氣血調和,具體體現於以下三方面:

  1. 腎精為本
    腎藏精,主生殖。男女雙方腎精盈滿,方能化生強健之生殖之精(男精女卵)。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強調:「腎中之精氣,乃種玉之根基。」若腎虛精虧,可致不孕或胎元不固。
  2. 衝任調達
    衝脈為「血海」,任脈主胞宮,二脈協調則月經週期規律,胞宮得養而適宜受孕。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指出:「衝任無滯,月水如期,則玉可種。」若衝任失調,常見經亂、閉經,影響種玉。
  3. 陰陽交感
    《周易》「天地氤氳,萬物化醇」之理念融入中醫,主張夫婦交合須避開「三虛」(年虛、月虛、日虛),擇「的候」(排卵期)而行,以順應自然生發之機。明代《萬氏女科》更提出「欲種玉者,必候氤氳之時」,即強調陰陽交感之時機。

歷史文獻延伸

除《廣嗣紀要》外,清代《傅青主女科》則從「調經種子」角度論述,提出「經水出諸腎」,調經為種玉之先導;而《醫宗金鑒·婦科心法要訣》亦載「胞脈閉塞,亦令無子」,說明經絡通暢與種玉之關聯。

「種玉」一詞,既涵蓋中醫對生殖生理的整體觀,亦反映傳統文化對生命孕育之崇敬。其理論體系融合臟腑、經絡、氣血學說,成為中醫婦科論治不孕症之核心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