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重劑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重劑
一、方劑學名詞範疇
重劑屬中醫「十劑」分類之一,依據藥物特性與治療作用劃分,專指以質重鎮降之品為核心組成的方劑,主要用於平定浮越之氣、鎮攝心神或下行病勢。《沈氏尊生書·要藥分劑》引徐之才所言「重可去怯」,強調重劑能透過鎮墜之力,改善因氣機浮散、神不內守所致之證候,如驚悸、虛煩、咳逆上氣等。
二、重劑的理論基礎與臨床應用
-
作用機理
- 鎮靜潛陽:重質藥物如金石類(磁石、代赭石)、金屬類(鐵粉)及礦物類(朱砂、寒水石),性沉降,可引上浮之陽氣下行,適用於肝陽上亢、虛火擾神之證。
- 固攝氣機:張從正《儒門事親》釋「重」為鎮墜,指出氣怯浮越時,需以重劑安定,如小兒驚癇、成人怔忡,可配伍龍骨、牡蠣等。
- 墜痰下氣:針對痰濁壅肺、久咳羸弱而不可峻攻者,重劑能緩降痰涎,如《傷寒論》旋覆代赭湯即涵此意。
-
分類與代表方藥
- 鎮心安神類:以朱砂安神丸為例,組合朱砂、黃連,治心火亢盛、失眠多夢。
- 潛陽熄風類:如鎮肝熄風湯,重用代赭石、龍骨、牡蠣,平抑肝陽上亢。
- 降逆止嘔類:旋覆代赭湯以代赭石配生薑,沉降胃氣上逆。
三、重劑的延伸定義:藥力峻猛之方
《傷寒論翼·制方大法》另提出重劑的廣義概念,指藥性峻烈或配伍濃度較高之方,如:
- 瀉下劑輕重之別:輕劑若枳實芍藥散,僅調暢氣滯;重劑如大承氣湯,大黃、芒硝兼入血分,攻下燥結。此類重劑強調「量效關係」與「藥勢趨向」,需辨證選用。
四、重劑的運用原則
- 漸進療法:張從正強調「貴其漸也」,重劑雖能鎮降,但不可驟用過量,宜隨證遞增。
- 體質考量:形體羸弱或久病者,需配伍補益藥,防沉降傷正。
- 配伍靈活:常與行氣藥(如沈香)、滋陰藥(如生地)同用,標本兼顧。
五、古籍引證與各家論述
- 《神農本草經》列丹砂(朱砂)「主身體五臟百病,養精神,安魂魄」,彰顯重鎮之效。
- 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載磁石「治腎虛耳聾」,反映重劑下行滋腎的特性。
- 清代葉天士於臨證中善用重劑潛陽,如「介類潛陽法」以龜甲、鱉甲治陰虛風動。
附:代表性藥物歸經與性味
藥名 | 性味 | 歸經 | 功效 |
---|---|---|---|
代赭石 | 苦甘,微寒 | 肝、心包、肺 | 平肝鎮逆,涼血止血 |
朱砂 | 甘,微寒 | 心 | 清心安神,解毒 |
磁石 | 咸,寒 | 腎、肝、肺 | 潛陽納氣,鎮驚安神 |
(以上內容純粹以學理闡述,未涉及臨床建議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