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重見時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重見時(日乾重見)
重見時為子午流注針法之專用術語,指以干支記時時,每歷經十個時辰後,天干再度重現之現象。此理論根源於中醫時辰氣血流注學說,結合天干地支與經脈開闔規律,用於指導針灸取穴。
運作原理
-
天干循環規律:
天干共十數(甲至癸),地支共十二數(子至亥),二者相配記時。因天干數少於地支,每十個時辰後天干必重複出現,稱「重見」。例如:- 甲日首個開穴時辰為「甲戌時」,十時辰後即為「甲申時」,天干再度見「甲」。
- 乙日首開穴於「乙酉時」,十時辰後為「乙未時」,天干重見「乙」。
-
陰陽分類與取穴法則:
- 陽日重見(氣納三焦):
若逢陽日(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),重見時之氣血流注三焦經,依「他生我」原則(《難經·六十六難》),取三焦經之五輸穴中的「陽穴」。例如:甲日重見時取三焦經之「滎穴」液門(水穴),因甲屬木,水生木,符合「他生我」之氣機生克關係。 - 陰日重見(血納包絡):
若逢陰日(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),重見時氣血歸於心包經,依「我生他」原則,取心包經之五輸穴中的「陰穴」。例如:乙日重見時取心包經之「滎穴」勞宮(火穴),因乙屬木,木生火,體現陰經氣血之化生。
- 陽日重見(氣納三焦):
理論依據
重見時之法則緊扣《內經》「天人相應」思想,認為人體氣血隨天干地支周流不息。三焦主一身之氣(《中藏經》謂「三焦者,總領五臟六腑」),故陽日氣納三焦;心包為血脈之護衛(《靈樞·邪客》稱「心包代心受邪」),故陰日血納包絡。此取穴模式體現了子午流注「因時制宜」的核心,強調整體氣機的動態平衡。
臨床應用
重見時取穴多與首日開穴形成配對,如甲日戌時取膽經竅陰(井穴),至甲申時補三焦經液門,藉此調節經氣盛衰。此法不僅用於針刺治療,亦為後世時間醫學與五行針法之重要參考。其精妙處在於將天干化運、經脈屬性、穴性生剋三者合一,展現中醫時空辨證的獨特體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