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重實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重實

1. 病證名
重實為中醫術語,意指脈象與症狀皆呈現實證之象。《素問·通評虛實論》明確指出:「所謂重實者,言大熱病,氣熱,脈滿,是謂重實。」此處「重」強調「俱」或「疊加」之意,即內外邪氣壅盛,氣血亢奮,臨床表現為高熱、煩躁、脈象洪大而充盈等陽熱實證。此類證候多因外感熱邪熾盛,或內傷積滯化熱,導致氣血壅滯,正邪交爭劇烈,屬典型的「實上加實」之態。

2. 治療誤治之變證
《素問·八正神明論》另載:「月滿而補,血氣揚溢,絡有留血,命曰重實。」此處「重實」指實證患者誤用補益之法,反致邪氣壅滯更甚。中醫強調「實則瀉之」,若於氣血充盈(如月滿之時)或實證階段誤施補藥,可能導致經絡氣血瘀滯,甚至引發「留血」等病理產物,加重實邪。此概念亦反映中醫「因時制宜」與「辨證論治」的核心思想,突顯誤治對病機的複雜影響。

延伸理論與臨床關聯

  • 與六淫、氣血的關係:重實常見於外感溫病或內傷陽明腑實證,如《傷寒論》中陽明經證的「四大症」(大熱、大汗、大渴、脈洪大),或腑實症的痞滿燥實,均屬重實範疇。
  • 脈診意義:脈滿(如洪、滑、弦緊)配合症狀(如腹滿拒按、聲高氣粗),可作為診斷依據,與「重虛」(脈症俱虛)形成對比。
  • 治療禁忌:重申「毋虛虛,毋實實」原則,避免對實證誤用溫補或滋膩之品,以防閉門留寇。

整體而言,「重實」一詞貫穿病因、病機與誤治後果,體現中醫對邪正盛衰的動態觀察,並為辨證提供重要理論框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