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重湯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重湯
定義與淵源
重湯,又稱「隔湯」,屬中醫外治法之一種,源自古籍《外科正宗》等醫典,為傳統熏蒸療法之變體。其法以器物盛裝藥液,置於滾燙熱水盆中,借水浴恆溫之力維持藥液熱度,使藥氣緩釋,適用於瘡瘍、皮膚潰爛等外症之燻洗。
操作原理與中醫理論
- 溫通藥性:依「寒者熱之」之則,以溫熱藥液行氣活血,促進局部經絡通暢。
- 藥氣透達:熱力助藥性由肌表滲入腠理,加強祛腐生肌之效,尤合「開玄府以逐邪」之說。
- 器具選擇:傳統以陶製或銅製器皿為佳,取其蓄熱穩定性,符合「土生萬物」「金斂藥氣」之五行相生理論。
臨床應用
- 瘡瘍潰後:如癰疽已潰,膿血未盡,以黃柏、白礬等煎湯重浴,可清熱解毒、斂瘡排膿。
- 風濕痹症:配伍艾葉、川芎等溫經藥物,透過燻蒸關節以散寒除濕。
- 皮膚疾患:如溼疹瘙癢,常配伍苦參、地膚子,利用熱力促使藥性直達病所。
藥物配伍特色
重湯用藥多選氣味雄厚之品,如:
- 解毒類:金銀花、連翹,清熱而不傷正。
- 活血類:紅花、當歸尾,搭配熱力以散瘀。
- 斂瘡類:龍骨、赤石脂,煅後研末入湯,增強收澀之效。
與其他療法的區別
相較於直接熱敷,重湯強調「隔物緩釋」,避免過熱損傷肌膚;相較於蒸氣熏法,其藥液濃度更高,作用更持久,尤其適合需長時間溫熱刺激之病症。
古籍考據
《醫宗金鑑・外科心法》提及:「重湯者,坐藥於沸湯之上,使氣味徐徐而下,瘡瘍得溫則邪易出。」說明此法注重藥性與熱力之協同,符合中醫「緩攻」治療思想。
(全文完,無結論與注意事項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