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重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重聽
病證名,指聽力減退,聞聲失真,屬耳聾之輕微者。中醫認為,耳為腎之竅,而少陽經脈循行於耳周,故重聽之病機多與腎虛、肝膽火盛或外邪壅滯經絡相關,導致清竅失養或氣血不通。
病因病機:
- 虛火妄動:腎陰虧虛,虛火上炎,灼傷耳竅;或肝腎陰虧,肝陽上亢,擾及清竅,致聽力減退。
- 外邪壅滯:風熱或風寒外襲,邪阻少陽經絡,氣血運行不暢,耳竅閉塞。
- 氣血瘀阻:情志失調或外傷致氣滯血瘀,經脈痹阻,耳竅失養。
辨證論治:
- 陰虛火旺:症見耳鳴如蟬,聽力漸減,伴頭暈目眩、腰膝酸軟、舌紅少苔。治宜滋陰降火,方選知柏地黃丸(知母、黃柏、熟地、山茱萸、山藥、茯苓、澤瀉、丹皮),滋腎陰而清虛熱。
- 外邪壅滯:症見突然耳悶耳聾,或伴寒熱頭痛,脈浮數。治宜疏風宣通,方用蔓荊子散(蔓荊子、升麻、木通、赤芍、桑白皮等)加減,疏風散邪、通絡開竅。
- 氣血瘀阻:症見聽力下降日久,耳內脹悶,舌暗或有瘀斑。治宜活血通絡,方選桃紅四物湯(桃仁、紅花、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生地)加減,可酌加柴胡、香附疏肝理氣,石菖蒲、路路通通竅化瘀。
其他療法:
針灸可取耳門、聽宮、聽會、翳風等局部穴位,配合太溪、腎俞補腎益精,或中渚、外關疏調少陽經氣。
重聽之證,虛實有別,臨證需審因論治,或滋腎填精,或疏風通絡,或活血化瘀,以復耳竅清明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