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膽氣不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膽氣不足

膽氣不足(又稱膽虛、膽虛氣怯)是指膽氣虛弱,造成臟腑功能失調的病證。常見症狀包括虛煩不眠、口苦、常嘆息、易驚恐、多疑慮、嘔逆等。以下將討論膽氣不足的病因、臨床表現、診斷和治療等相關知識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先天不足:先天稟賦不足,導致膽氣不足。
  2. 後天失養:飲食不節、勞累過度、情志不遂等原因,使膽氣耗損。
  3. 病後虛損:長期大病或外感邪毒,導致膽氣受損。

臨床表現

  1. 虛煩不眠:膽氣不足導致肝失疏泄、心神不寧,出現虛煩不眠症狀。
  2. 口苦:膽氣不足導致膽汁上溢,口中出現苦味。
  3. 常嘆息:膽氣不足使氣機不暢,經常嘆息。
  4. 易驚恐:膽氣不足影響肝膽調節,容易出現驚恐症狀。
  5. 多疑慮:膽氣不足造成心神不寧,使人容易多疑慮。
  6. 嘔逆:膽氣不足導致膽汁逆流,引起嘔吐反胃。

診斷

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可初步診斷為膽氣不足,但仍需進一步檢查,如血常規、肝功能和膽功能等。

治療

膽氣不足的治療以溫膽安神和補氣為主。常用的方劑有溫膽湯、歸脾湯、四君子湯等。

預防

  1. 注意飲食調養,避免過食肥甘厚膩、生冷寒涼之物。
  2. 講求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4. 定期進行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