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重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重陰,乃中醫理論中描述陰寒之氣極盛狀態之專有術語,其概念涵蓋時令、病色、脈象、病理傳變及陰陽轉化等多重維度,現分述如下:
一、時令陰氣之極 《靈樞·營衛生會》提出「夜半而陰隴為重陰」之論。晝屬陽,夜屬陰,而夜半子時(23:00-1:00)為一日之中陰氣最隆盛之刻,故稱「陰中之陰」。此時人體陽氣內藏,衛氣行於陰分,體表溫度自然偏低,此生理現象於《黃帝內經》「人與天地相參」理論中具重要意義。若病患於夜半出現寒症加重,多提示陰邪亢盛。
二、病色診斷之逆候 《素問·玉版論要》載女子面右出現病色屬重陰。中醫面診分陰陽:左頰屬陽,右頰屬陰;男子重左,女子重右。若女子陰性體質反於屬陰之右側顯現病色(如青黑晦暗),乃「陰中之陰」異常,多主寒凝血瘀或臟腑陽衰,屬病危之逆證。此說體現「男女異診」之傳統診法特色。
三、脈象沈澀之變 《難經·二十難》言「重陰者癲」,指寸關尺三部皆現沈、遲、澀等陰脈,尤以寸部(陽位)見陰脈為險。此類脈象多見於痰濕蒙竅之癲證或寒邪深入厥陰,與《脈經》「陰搏陽別」之理論相呼應,提示陰寒之邪上擾清陽之位。
四、臟腑傳變之危候 《素問·陰陽別論》提出「肺之腎,謂之重陰」之傳變規律。肺主氣屬太陰,腎主水屬少陰,若肺病及腎,乃陰臟相傳,多見於咳喘日久傷及腎陽,或癆瘵陰虛及腎之證。此類傳變違背《內經》「陽病治陰,陰病治陽」之則,故曰「死不治」,實臨床重症。
五、陰陽轉化之樞機 《靈樞·論疾診尺》「重陰必陽」揭示物極必反之理。當陰寒之氣臻於極盛時,常現發熱、面赤等假熱徵象,即「陰盛格陽」之變。此現象於傷寒厥陰病「熱厥」階段尤為典型,乃陰陽離決前之危象,與「重陽必陰」共同構成中醫病理轉化學說核心。
補充要義:
- 三陰經證並現稱「三陰結」,屬廣義重陰範疇
- 冬季感寒邪深入三陰,可形成「直中重陰」證
- 《傷寒論》少陰病「但欲寐」為臨床重陰典型表現
- 針灸治療重陰證多取任脈、腎經井滎穴以引陽出陰
此概念體系展現中醫「陰陽之中復有陰陽」的層級辨證思維,為陰寒類疾病辨治提供重要理論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