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重齗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重齗,即重齦,牙齦腫痛。多由胃中蘊熱,上熏所致。方選清胃散以瀉熱化濁,消腫止痛。
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要訣》:“重齗,即重齦,牙齦腫痛。多由胃中蘊熱,上熏所致。方選清胃散以瀉熱化濁,消腫止痛。”
重齗,又稱重齦,是指牙齦腫痛的一種病症。多由胃中蘊熱,上熏所致。臨床表現為牙齦紅腫、疼痛,可伴有口臭、口苦、口渴、大便乾結等症狀。治療上以清胃散為主,方中大黃、黃連、黃芩瀉熱通腸;白朮、茯苓健脾燥濕;甘草、生地黃清熱養陰。若兼有口臭、口苦者,可加用木香、陳皮、山楂等;若兼有口渴、大便乾結者,可加用玄參、麥冬、石斛等。
重齗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胃火上炎:胃火上炎是重齗的主要病因。胃火上炎會導致胃中蘊熱,上熏牙齦,引起牙齦腫痛。
- 肝火上炎:肝火上炎也會導致重齗。肝火上炎會導致肝經鬱熱,上熏牙齦,引起牙齦腫痛。
- 脾胃虛弱:脾胃虛弱也會導致重齗。脾胃虛弱會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常,水濕停留,上泛於口,引起牙齦腫痛。
- 外感風熱:外感風熱也會導致重齗。外感風熱會導致風熱之邪侵襲牙齦,引起牙齦腫痛。
重齗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- 清胃散:清胃散是治療重齗的常用方劑。清胃散由大黃、黃連、黃芩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生地黃組成。大黃、黃連、黃芩瀉熱通腸;白朮、茯苓健脾燥濕;甘草、生地黃清熱養陰。清胃散具有清熱瀉火、通腸利濕、養陰清熱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胃火上炎、肝火上炎、脾胃虛弱、外感風熱等引起的重齗。
- 瀉肝散:瀉肝散是治療重齗的常用方劑。瀉肝散由柴胡、黃芩、當歸、白芍、甘草、生地黃組成。柴胡疏肝解郁;黃芩清熱燥濕;當歸養血活血;白芍養血柔肝;甘草緩急和中;生地黃清熱養陰。瀉肝散具有疏肝解郁、清熱燥濕、養血活血、清熱養陰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肝火上炎引起的重齗。
- 健脾散:健脾散是治療重齗的常用方劑。健脾散由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山藥、扁豆、薏苡仁組成。白朮健脾燥濕;茯苓利水滲濕;甘草緩急和中;山藥、扁豆、薏苡仁健脾益氣、利水滲濕。健脾散具有健脾益氣、利水滲濕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重齗。
- 疏風散:疏風散是治療重齗的常用方劑。疏風散由薄荷、菊花、連翹、金銀花、甘草組成。薄荷疏散風熱;菊花清肝明目;連翹清熱解毒;金銀花清熱解毒;甘草緩急和中。疏風散具有疏風清熱、解毒利咽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引起的重齗。
重齗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保持口腔衛生:保持口腔衛生是預防重齗的重要措施。每天早晚刷牙,飯後漱口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