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重鎮安神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重鎮安神

重鎮安神為中醫治療學術語,屬安神法之一,指運用質地沉重、性味沉降之金石類藥物,以鎮攝浮越之心神,平定躁動之陽氣,適用於心肝陽亢、心神失守所致之證候。此法源於《內經》「重可去怯」之理論,強調以金石之重,直達下焦,斂藏虛陽,使神歸其舍。

臨床應用與機理

重鎮安神法主要針對因心肝火旺、陰虛陽亢或痰火擾神而引起的精神亢奮、躁動不寧等實證,如:

  • 驚狂躁動:陽熱亢盛,神不內守,出現譫語、躁擾不安。
  • 失眠多夢:心火熾盛或肝陽上擾,致心神不寧,難以入寐。
  • 怔忡心悸:心陽浮越,悸動不寧,伴胸悶氣短。
  • 眩暈耳鳴:肝陽上亢,挾風火上攻頭目。

此類證候多見舌質紅、苔黃,脈象弦數或滑數等陽熱之象,重鎮藥物能「降其有餘」,使亢陽得潛,神志自安。

常用藥物與配伍

重鎮安神藥多為礦物或金屬類,質沉性降,具直接的鎮靜作用:

  1. 朱砂(辰砂)
    • 性味甘微寒,歸心經,為清心鎮驚之要藥,多用於心火亢盛之煩躁失眠,如《內經》所言「神氣乃浮」,朱砂能「鎮養精神」。然因其含硫化汞,內服宜慎,傳統多入丸散,或外用作安神掛飾。
  2. 磁石(靈磁石)
    • 辛鹹寒,入肝腎經,既能潛陽安神,又益腎納氣,常用於肝陽上亢之眩暈耳鳴,或腎不納氣之虛喘,如《本草綱目》載其「治腎家諸病,通耳明目」。
  3. 代赭石
    • 苦寒質重,善降逆氣,平肝潛陽,多用於肝陽上亢兼胃氣上逆之嘔吐、噫氣,張錫純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以其配伍治「腦充血」之頭目眩暈。
  4. 鐵落(生鐵落)
    • 辛涼,入肝心經,專治陽亢癲狂,《素問·病能論》提及「生鐵落飲」治怒狂,取其「下氣疾速」之力。

配伍與方劑示例

重鎮藥常需配伍以增療效:

  • 兼陰虛者,配生地、麥冬以滋陰降火,如硃砂安神丸(朱砂配黃連、當歸)。
  • 痰熱擾神者,配黃連、竹茹以清化痰熱,如生鐵落飲(鐵落配膽南星、貝母)。
  • 肝陽上亢者,配龍骨、牡蠣以協同潛陽,如鎮肝熄風湯(代赭石配懷牛膝、龜板)。

理論依據

中醫認為「心藏神」,而「肝主驚」,陽氣過亢或陰虛不能斂陽時,易致神魂不寧。重鎮法透過金石類藥物的物理特性(沉重下行),結合寒涼藥性(清熱),直接作用于有形之體,達到「以質鎮質」的效果,與養心安神法(如酸棗仁、柏子仁)之補虛調神互為補充。此法體現中醫「治標以救急,治本以固源」的辨證思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