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舟楫之劑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舟楫之劑
舟楫之劑,又稱舟楫之藥,為中藥學術語,意指某些藥材在方劑中具有引導其他藥物上行、治療上焦病證的作用,猶如船隻載物浮於水上,能將藥效提升至人體上部,故以「舟楫」為喻。此類藥材多性質輕揚,善於宣發升提,能引導方中諸藥達於頭面、咽喉、胸膈等上焦部位,以發揮更精準的治療效果。
舟楫之藥的特性與作用
- 升浮之性:
舟楫之藥多具升浮之氣,符合中醫「輕清上升」的理論,善走陽經,能引藥上行。例如桔梗,性平味苦辛,歸肺經,可宣肺利咽、載藥上行,故在治療咽喉腫痛、胸膈悶滿時,常配伍它藥以增強藥效。 - 引經報使:
此類藥材亦具「引經」作用,能引導方中其他藥物直達病所。如升麻,性微寒味辛甘,歸肺、脾、胃經,不僅能升陽舉陷,更能作為諸藥之嚮導,助藥力上達頭面,治療頭痛、牙齦腫痛等上焦熱證。
經典應用與配伍
- 桔梗:
在《傷寒論》中,桔梗常用於桔梗湯(配伍甘草),治療少陰咽痛,其升提之性助藥效集中於咽喉;於參苓白朮散中,則輔助補益藥上行,改善肺脾氣虛之證。 - 升麻:
於補中益氣湯(李東垣方)中,升麻與柴胡共為「升舉陽氣」之要藥,能引黃芪、人參等補益中氣之藥上行,治療中氣下陷所致之脫肛、久瀉。 - 蔥白:
在《傷寒論》白通湯中,蔥白辛溫通陽,能引附子、乾薑之熱力達於表裡,治療少陰病陰盛格陽之證。
中醫理論依據
舟楫之劑的應用,根基於中醫「升降浮沉」理論。人體氣機運行講究平衡,若上焦(如心肺、頭面)病變需藥力上行時,即需此類藥材作為「媒介」。此外,其作用亦與歸經密切相關,例如桔梗歸肺經,故善治肺系疾病;升麻歸脾胃經,長於升發脾胃清陽。
此類藥材雖以「載藥上行」為主,但需配伍得當,如治上焦火熱時,常與清熱藥(如黃芩、梔子)同用;治氣虛下陷時,則與補氣藥(如黃芪、人參)並施,方能相得益彰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