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周本一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周本一

周本一(1839年-1914年),字伯貞,清代著名醫家,四川長壽人。早年專研儒學,精通理學,尤擅《易經》之學,曾於鳳山書院主講,以學問淵博著稱。中年後轉而專攻醫學,尤精於時病(季節性外感熱病)之治療,臨床經驗豐富,屢起沉疴,醫名遠播。

醫學貢獻

周本一博覽歷代醫籍,擷取各家之精華,結合自身臨證體會,編撰《醫學入門》兩卷。該書內容簡明扼要,條理清晰,廣納《黃帝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等經典之精髓,並融入其獨到見解,尤其適合初學者研習,對中醫基礎理論的普及與傳承具有重要意義。

其子周懷璞亦繼承家學,醫術精湛,在當地頗具聲望。

學術特點

  1. 重《易經》與醫理結合:周本一承襲傳統醫易同源思想,將《易經》陰陽變化之理融入醫學,強調天人相應,對疾病的發生與轉歸多從氣化角度分析。
  2. 擅長時病治療:清代溫病學盛行,周氏臨證注重辨別外感熱病的病機演變,善用清熱解毒、透邪外達等法,尤精於濕溫、暑熱等證的辨治。
  3. 強調經典與實用並重:其著作《醫學入門》以臨床實用性為導向,摒除繁瑣理論,直指核心,體現其「由博返約」的學術風格。

著作與影響

  • 《醫學入門》:該書系統涵蓋中醫基礎理論、診法、方藥及臨床各科,內容精煉,便於誦習,在清代中醫教育中佔有一席之地,至今仍為研究清代中醫學術的重要文獻之一。

周本一的醫學思想與臨床經驗,不僅反映其深厚的儒學根基,亦展現清代中醫結合經典與實踐的學術風貌,對後世中醫的發展有所啟迪。